全国2021年十月高等教育自考公共政策考试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考试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卷纸上。.
2.答卷前,考生务势必我们的考试课程名字、名字、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卷纸规定的地方上。
选择题部分
需要注意的地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可以答在考试试题卷上。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第一把“政策剖析”作为学术术语提出来的学者是()
A.莱斯特•萨拉蒙B.林德布洛姆C.奥斯汀•兰尼D.威廉•邓恩
2.俗话讲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可用于形容公共政策拟定系统内部结构的()
A.线性结构B.职能结构C.线性|参谋结构D.矩阵结构
3.政策主体对某一特定形势拟定的具体的行动路线,被叫做( )
A.策略B.战术C.方案D.办法
4.只有同时配备和调动一系列政策工具,公共政策才能从一种行动纲领转化成()
A.社会现实B.政策系统C.历史常识D.科技常识
5.政策系统的核心是()
A.经济组织B.公共事务C.公共利益D.公共权力
6.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指的是()
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监控系统D.政策评估系统
7.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A.“上下来去”模型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
8.由与某一政策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有关机构及其代表人士构成的政策互联网是( )
A.象征型政策互联网B.建议型政策互联网C.混合型政策互联网D.利益型政策互联网
9.将公共问题是什么原因划分成可能缘由、合理缘由和可诉缘由三个层次的一种剖析办法是
()
A.边界剖析法B.层次剖析法C.类别剖析法D.多角度剖析法
10.将政策目的划分为公益性政策目的和特殊性政策目的的依据是()
A.政策目的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B.政策目的所着眼的时间范围
C.政策所服务的主体D.政策本身所属的社会范围
11.政策借用国对于该政策的信息知道不充分,不了解它在原国家是怎么样运行的,这种现象
在政策移植中被叫做()
A.信息不全的政策移植B.不完全的政策移植C.不当的政策移植D.信息过剩的政策移植
12.政策倡导是以源于政策行为者的动机、个案比较、相似或类似个案类推的论证为基础
的政策论证模式是()
A.权威模式B.直觉模式C.剖析模式D.实用模式
13.在政策实行过程中,只看重表面文章和形象包装,而忽略了深层问题的解决,这在.政策
实行偏差中是()
A.避免式政策实行B.替代式政策实行C.象征式政策实行D.观望式政策实行
14.政策实行机关最主要、最重要的特质是()
A.服务性B.实行性C.权威性D.法制性
15.政策监控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A.政策接续B.政策实行C.政策调整D.政策评估
16.政策实行综合模型的提出者是()
A.梅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B.霍恩和米特尔C.巴达克D.雷恩和拉宾诺维茨
17.评估政策目的得以达成的程度是()
A.政策本钱评估B.政策需要评估C.政策效益评估D.政策价值评估
18.服务于一同政策目的的两项或多项政策被一项服务于同样目的的新政策所取代,这种现
象被叫做()
A.线性接续B.政策合并C.政策分解D.政策部分终结
19.对政策问题和目的群体的调整是()
A.政策手段调整B.政策策略调整C.政策客体调整D.政策关系调整
20.需要政策研究者和研究组织在对政策系统做到整体把握的首要条件下,达成对其科学的分解
和整理,指的是政策剖析原则中的()
A.预测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协调性原则D.分合原则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从层次上可以区别为()
A.政策工具B.政策过程C.具体的个别的政策D.政策群和政策链E.政策一般
22.依政策内容的社会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
A.政治政策B.社会政策C.经济政策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E.基本政策
23.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包含()
A.机构|规范模型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E.混合扫描模型
24.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包含()
A.群体性与个体性B.客观性与主观性C.历史性与动态性
D.关联性与公共性E.利益性与价值性
25.公共政策调整的一般程序包含( )
A.实行成效评估B.提出调整策略C.选择调整策略D.实行调整决定E.重新界定问题
3、简答卷: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怎么样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步方向。
27.简述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的意思。
28.简述公共政策实行有哪些用途。
29.简述公共政策变动是什么原因。
4、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
31.试述政策剖析师的素质需要。
5、案例剖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
盛开的樱花从未这样落寞
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3月16日18时,新冠在中国以外区域累计确诊超越8.6万
例,海外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越国内.彼时,境外输入病例已经成为国内新增病例的主体。网
友@棕榈树Joan提出建议,把海外入境的职员全部集中到武汉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察看。
“武汉有方舱”,“武汉不差这14天”,“为了大家大中国全盘考虑,武汉人民值得这
样做”。此言一出,舆论大哗,引发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互联网争论。
网友@大榆树Mike觉得:武汉大学的樱花已经盛开,但从未这样落寞。在这场疫情中,
武汉历程了什么样的苦难,不需要赘言。这场飞来横祸让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破碎,又砸烂了
多少人的饭碗?外面能做的,是驰援武汉,不要让她一个人承受千钧重担;是全力以赴医治,让
武汉尽快走出阴霾。不要说是14天,就是多增加1天,对具备一千多万人口的大武汉来讲,
也是一千多万份痛苦的叠加。
网友@微山湖Tom也觉得,武汉民对“解封”的期待超越任何一个城市,孩子的成长需要
阳光,老人的腿脚需要训练,青年需要重返工作职位,学生们想要回到校园。这个时候,
一句轻飘飘的“入境病例集中到武汉”,不是什么“全国一盘棋”,而更像是在武汉的伤
口,上撒盐。无论是从情感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如此的建议都太“差火”。最后,@棕榈
树Joan的建议没得到主流媒体的一定,也没被有关部门采纳。
试述确立公共政策目的的伦理考量原则。
试依据确立公共政策目的的伦理考量原则,剖析微博网友@棕榈树Joan的政策建议为什么
不可以得到采纳。
33.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在超市购买了果蔬、肉类等多种产品,拿回测试室取祥,按步骤送检。等上一小时,检
测结果出炉,祥品无|一例“阳性”。这是第三方食品测试机构近期在FZ市拓展的一|次快
速检验工作。
“阳性”是指商品中的农药兽药残留等指标超出相应的限值。超市是FZ市推行食品安
全隐患排查设立的哨点。此次迅速检验,是FZ市哨点按期测试的一次常规操作.从2017年
开始,FZ 市紧紧围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目的,引入“隐患排查哨点”定义,
选取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作为市级哨点,委托第三方机构拓展
食品安全快检隐患排查,加大对重点市场、重点地区、重点食品品种的监测。假如有不同
的哨点测试到了相同问题的产品,还可以通过云数据剖析,对问题产品进行溯源,为监管部
门飞速介入处置提供条件。
哨点的打造,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靶向性,从而有效守护了“舌尖上的安
全”。
试述公共政策实行过程监控的原理。
依据公共政策实行过程监控的原理,剖析为何FZ市设立食品安全隐患排查的哨点。
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B 3.C 4.A 5.D
6.A 7.A 8.D 9.B 10.C
11.A 12.D 13.C 14.B 15.D
16.A 17.C 18.B 19.C 20.D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CDE 22.ABCD 23.ABC 24.BCD 25.BCDE
3、简答卷: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
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构建有中国特点的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是这门从海外引进的
新学科的进步方向,以后需要愈加鲜明、愈加坚定地维持这一方向。
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
(2)看重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3)看重当地资源。
(4)看重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拓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
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27.
以政策成效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
或有形资源或实质性权力提供给一些人而同时将真正不利的条件加于另一些人的政策,就是
物质性政策。分配的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极少对大家产生实质成效且不出货表面上承
诺的东西的政策,就是符号性政策。物质性政策决定国家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分配:
国家政策的拟定和付诸推行,需创造一种机制来配置足够的国家资源,政
策的结果则是利益在政策对象中的不均衡分配。符号性政策一般无需花费不少的财
力与物力,也不可以在政策对象中导致直接的利益分配。
28.
公共政策实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达成公共政策目的的最直接的决定因
素。其用途表现为:
公共政策实行是达成政策目的的要紧渠道。
公共政策实行是检验政策水平的唯一环节。
公共政策实行是拟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9.
公共政策变动是什么原因主如果:
决策者的变动。
政策环境的变化。
政策资源的限制。
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政策的合法性遭到质疑。
4、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也就是用途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剖析政策一
般环境的目的是为理解政策系统提供宏观、总体的框架和背景。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包含:
地理自然环境。
经济环境。
政治法治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国际环境。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是政策系统存续、运行的基础性环境,它对
政策系统的产生、进步与运行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中的某些原因甚至从根本上决定政策系统
的组织特质和功能。
31.
一个合格的政策剖析师不只要拥有好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拥有肯定的政治素养。除去学会必要的政策学常识以外,还要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社会经验和常识结构,特别是
对与具体政策有关的信息要充分知道。
应该拥有以下六方面的素质:
应当具备政治头脑。
应当具备总体观念。
应当致力于革新。
应当具备洞察力。
应当着眼于将来。
应当具备弹性思维。
5、案例剖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
在较高的抽象意义上说,任何公共政策的目的都会涉及社会中的一些伦理价值考量,如
公平和效率等。就一般意义而言,任何政策的目的都不可以侵犯公民的各项法定权利,
都要确保民主程序的稳定有效,为大家提供靠谱的安全保障。政策目的既要体现相对
的社会公平,关心、帮助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同时也要不影响社会的有效运转和正常发
展。也就是说,在政策目的的确定中要主动地将这类有关社会伦理和价值原因考虑进
去。
@棕榈树Joan的建议涉及到政策目的确定中的伦理考量问题。把境外入境职员都
集中到武汉进行隔离察看,或许会增加当地疫情“死灰复燃”的风险。此举将会带来伦理
考量方面的问题。公共政策目的确定中的伦理考量,即在政策目的的确定中要主动地
或有关社会伦理和价值原因考虑进来,体现相对的社会公平,关心帮助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
体。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但在“盛开的樱花从未这样落寞”的时刻,“把入境人
员集中到武汉进行隔离”的建议,显然缺少对于武汉已经承受重大灾难的伦理考量,有悖于
确立公共政策目的的伦理考量原则,理所当然不可以得到采纳。
33.
政策实行过程是资源重新配置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各种利益主体,包含政策制
定主体、政策实行主体和政策实质同意者,都会以如此或那样的方法对政策实行活动施加影
响,企图左右政策实行的方向。如此,就需要对政策实行过程进行强有力的监控,使
政策实行实质目的不可以偏离政策拟定的预期目的,有效配置政策实行中的人力、财力、
物力、信息和时间等资源,提升对政策拟定目的的认识和理解,协调政策拟定主体、政策执
行主体与政策实质同意者之间的关系,拟定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准时纠正实行中的偏差,
使政策实行过程真正做到有效、合法,达成政策拟定的预期目的。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是一项既定的食品安全政策目的,也是达
成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目的的一项工作:对于食品安全政策实行过程的监控是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以使政策实行实质目的不偏离政策拟定的预期目
标;FZ市通过在超市设立哨点拓展迅速检验工作,对政策实行过程进行强有力的监控,
可以有效配置政策实行中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等资源,有效提高了对于食品安全
政策实行过程的监控绩效。
假如同学们想获得更多关于山东自考的有关资讯,譬如山东自学考试需要注意的地方、考试时间、备考常识、打印准考证、考试考哪几科等等,敬请关注山东自学考试网,也可以联系大家山东自学考试网的老师或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同学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