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教育科学研究办法(二)考试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考试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卷纸上。.
2.答卷前,考生务势必我们的考试课程名字、名字、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卷纸规定的地方上。
选择题部分
需要注意的地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可以答在考试试题卷上。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教育研究中存在着很多诸如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自由与纪律等问题。这反映了教育研究的对象具备( )
A.境域性
B.整理性
C.模糊性
D.两难性
2.前科学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A.哲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神学
3.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对一些尚存在争议或语义模糊的定义应做源于己认同的概念并将这|概念贯彻到底,不可以偷换定义。这遵循的是教育研究科学规范中的哪一原则?( )
A.客观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操作性原则
D.检验性原则
4.类似“小学1、小学二年级学生一节课能识多少字?男女学生识字方面有哪些不同特征?”问题的研究是()
A.直觉察看水平的研究
B.探索研究水平的研究
C.迁移推广水平的研究
D.理论研究水平的研究
5.在教育研究中,对铰大范围的区域或部门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调查,以获得对研究对象近况的全方位、正确的描述。这种调查是( )
A.常见调查
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
D.典型调查
6.通常来讲,教育研究中的综述性文献是( )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7.在教育研究中,以引文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的办法是()
A.顺查法
B.逆查法
C.跟踪法
D.排查法
8.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也是用最广泛的研究办法是()
A.访谈调查法
B.测量调查法
C.调查表法
D.问卷调查法
9.日记描述法是教育察看法的记录方法之一。海外最早用这一记录方法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卢梭
10.在教育实验的多类型型中,对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进行充分控制的实验是( )
A.前实验
B.准实验
C.真实验
D.半实验
11.在教育测量调查研究中,测量结果有大小和等级的序列关系,但不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在统计上适用于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有关系数等的测量是()
A.定距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名测量
D.比率测量
12.最早用叙事办法研究学校现场活动的学者是( )
A.艾斯纳
B.伯克
C.杰克逊
D.康纳利
13.在定性剖析过程中,资料的审核是资料收拾的基础工作,它包含的三个方面是()
A.真实性、全方位性和系统性
B.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C.真实性、有效性和系统性
D.真实性、准确性和全方位性
14.回归剖析是教育定量研究中对数据的综合剖析办法之一,它针对的因变量应限定为()
A.1个
B.2个
C.3个
D.多个
15.在教育研究中,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就的呈现方法是()
A.学术专著
B.学术论文
C.教育调查报告
D.学位论文
2、解释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预测研究
17.结构性察看
18.霍桑效应
19.方差剖析
20.完全总结法
3、简答卷: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某研究者拟对一所职业高初中生的从业意向进行抽样调查,他要从500名学生中抽取100名学生作为样本,其中高中一年级学生数为195人,高中二年级为150人,高中三年级为155人。假如使用分层随机取样,怎么样抽取?
22.简述打造教育研究成就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需要。
23.总结剖析常见的办法有什么?
24.简述教育察看法的基本特点。
4、论述题:本题12分。
25.试论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5、案例剖析题:本题14分。
26.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某中学教师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即教师提出学习计划和自学需要,让学生携带问题学习,发现疑难就做上记号,教师察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道自学状况;“后教”即学生自学结束后,针对疑难问题拓展互动式学习,让学生真正了解“为何”;“当堂练习”即每堂课下课前,教师用lS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进行适量的练习,让学生用所学常识解决问题。结果学生在学业成绩、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为了验证该教师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该学校在初一随机选取两个班,其中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控制班,实验班使用“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新教学模式,控制班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了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问题:
该学校这一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指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这项实验假如使用实验组控制组后测准实验设计,请写出其设计模式。
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D 2.A 3.B 4.A 5.A
6.D 7.C 8.D 9.B 10.C
11.B 12.C 13.B 14.A 15.C
2、解释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
预测研究: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剖析事物将来进步的前景和趋势,回答“将会如何”的问题。研究者在对历史和近况的考察中,在对现实的各种条件剖析的基础上,以肯定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对教育进步的趋势作出预测。
17.
结构性察看:结构性察看法是指具备详细的察看计划、明确的察看指标体系等内容的一种可控制的察看办法。结构性察看法一般是为了消除察看者的偏见和主观性而使用的办法。这种察看办法多用于描述性研究和实验研究中的材料搜集。
18.
霍桑效应:实验安排效应也称霍桑效应,指实验情境手段对被试的影响,包含实验者木身的个性将征、动机、情绪等。比如实验者将实验目的、对实验结果的期望等无意中传递给被试,被试因了解参与实验而提升了积极性,从而使实验处置的成效含有了特定的意思。
19.
方差剖析:单原因方差剖析又通称为方差剖析,即借助方差进行F检验,剖析与分析一个因变量和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统计办法。方差剖析可以同时比较几个平均数的差异,故比仅适用于比较两个均数之差异的Z检验和t检验更为有用。
20.
完全总结法:完全总结法是指依据研究对象的所有事实或每个部分总结出该研究对象的一般性结论的办法。完全总结法的结论比较靠谱,但因为个别事实冗杂,很难一一考察。
3、简答卷: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略。
22.
打造教育研究成就评价的指标体系应该遊循以下需要:
第一,一致性。指标体系需要与总体目的相一致。指标体系中评什么、不评什么,看重什么、忽视什么都要直接反映研究的目的,研究目的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向和内容。
第二,可测性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确定的每一指标都应是可以进行实质测量或察看的,同一层次的指标不相互重叠、没有因果关系,各类指标界定明确、便于操作。
第三,精练可行。评价指标体系在科学完整的首要条件下力求精练、明了、简化.评价指标体系不适合庞杂,信息量少、区别度和效度不高、难于操作的指标应剔除。
23.
总结是从已知的具体的事实中或在个别性的首要条件下概括出一般性的或常见性的结论的思维办法。它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剖析常见的办法。总结法的具体方法有三种:完全总结法、简单枚举法和科学总结法。
1.完全总结法。完全总结法是指依据研究对象的所有事实或每个部分总结出该研究对象的一般性结论的办法。完全总结法的结论比较靠谱,但因为个别事实冗杂,很难一一考察。
2.简单枚举法。又称不完全总结法,是指简单考察研究对象的一部分事实或要点就得出该研究对象的一|般性结论的办法。这种总结法方便易行,但所得结论的靠谱性差。
3.科学总结法。又称因果联系总结法,它是依据事物的因果联系,通过考察某研究对象一部分事实或要点的特点,推论出该研究对象所有些事实或要点都具备某种特质的推理办法。从以上总结法的分类可以看出,完全总结法虽然靠谱但可行性差;简单枚举法虽然简单实用,但结论欠准确:科学总结法的可行性与结论的靠谱性都较高,是进行总结剖析时的最佳选择办法。
24.
目的性。教育察看是依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或现象而进行的。因此,在进行教育察看前,需要有明确的察看目的,同时确定察看的范围、形式和办法,因此,教育察看法具备目的性。
直接性。教育察看法的直接性是指教育研究者与察看对象的直接联系。因为察看的直接性,研究者所获得的资料真实可信,准确有效,之所以说“百闻不如一见”,就是由于察看法具备直接性这一基本特点。
客观性。教育察看,以自然状况为前捉,不改变对象的自然条件和进步过程,直接察看某教育现象发生和进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渠道和方法,对察看结果作明确、详细、周密的记录。因为进行教育察看的研究职员不干涉研究对象的活动,从而可以较客观真实地采集第一手资料,因此,教育察看法具备客观性。
情感性。教育察看的对象是人,教育研究者与察看对象之间的关系,有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当教师具备双重角色时,即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教育研究者时,教育研究者与察看对象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师生之间的互动,除去认知上的互动以外,还有情感上的互动,这个时候,作为教育研究者的教师,在察看学生的行为表现时,总是带有个人主观上的感情色彩。因而说,教育察看法具备情感性。
重复性。教育研究者大概也有必要对学生或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复多次的详细察看。重复察看可防止察看的表面化和片面化。
4、论述题:本题12分。
25.
行动研究的优点:
实践工作者的主体价值重获看重。在传统的定量研究中,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关系是离别的、不对等的,研究者居高临下,而身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一线教师的处境则像是被操弄的菜鸟鼠,研究者通过我们的察看与研究,需要一线教师帮助,而一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一般没发声的权利,只能静听“判决”作为对传统实证研究的颠覆,行动研究把一线教师定位成一个受尊重的主体,一线教师一同参与和自己有关的研究,他们与研究者的不同只不过在于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要发起者。一线教师的建议受同等的尊重,也一同承担研究的成败,一线教师的主体精神获得看重。
提升一线教师的自觉意识。行动研究除去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以外,更积极的意义是在于帮助一线教师自觉,且通过“彰权益能”,让一线教师参与研究,成为一个研究者,检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并拟定解决方法。通过一线教师研究意识的唤醒,致使问题更易解决,研究的目的更易达成。
具备即刻深思性。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的研究行动就是我们的实践,研究者可以看到自己对研究现象的剖析与探讨。因此,行动研究的特质决定了研究者在实践、行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考虑,这样反复辩证的经历不只具备生命力,也同时具备对症下药所产生的强大成效。
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是传统学术研究常被批评是什么原因之一。中小学教师总是不太知道专家学者研究出来的理论,也不了解很多的理论对其平时教学有什么意义。教师真正想了解的是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实质问题,如教室的教学秩序该怎么样保持,怎么样纠正学生的破坏性行为等。除此之外,种种的学术理论也未能告诉教师他们能干什么,与怎么样做能改变近况。教师能感觉到问题的紧急性,却不了解应该采取何种行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种情况让他们感到孤独无助。而行动研究使教师可以依据自己对教学情境现象的认知作察看剖析,并依据同事们的经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就来寻求对策,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如此的经历,专家学者的理论思辨与实务工作者的察看历程得以结合,就能缩短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差距。
5、案例剖析题:本题14分。
26.略。
假如同学们想获得更多关于山东自考的有关资讯,譬如山东自学考试需要注意的地方、考试时间、备考常识、打印准考证、考试考哪几科等等,敬请关注山东自学考试网,也可以联系大家山东自学考试网的老师或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同学交流群。